【跨界微掃描】
疫情危機,造成了線下醫療資源的擠兌線象,但與此同時也刺激了線上醫療的需求增長,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新改革方向讓醫藥大健康行業出現了集體“出圈”。2月1日,北京醫學會正式宣布開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線醫生咨詢平臺;騰訊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等提供免費在線義診服務;四川、廣東、重慶等多省市均已開始通過遠程專家會診方式治療肺炎患者。無論是醫療機構還是醫療企業都在向互聯網化醫療的方向深度發展。
2020年3月2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未來行業有望實現線上診斷、處方外配、在線支付及線下藥物配送的全方位服務模式。相關機構發布的中國醫療健康應用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67億元,2026年將增至1978億元。
【跨界納觀點】
醫療互聯網化的三大機遇洞察
互聯網醫療的本質在于醫療的移動化、信息化,其不僅僅只是將線下的醫療進行線上的遷徙,更多地是擊穿信息壁壘,打破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來促進醫療資源供應和醫療服務需求之間的供需平衡。
1.互聯網+問診:“線上信息流動”代替“線下人員流動”
通過互聯網咨詢問診,患者只需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方式,便可以得到在線醫療專家的答疑解惑、疾病預防、治療等指導,通過“線上信息流動”代替“線下人員流動”從而實現問診的高效。從疫情的時下環境看,互聯網問診因為其物理隔絕的就醫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線下的交叉感染風險以及減少實體醫院的就診負擔,而從長期來看,則能夠有效刺激醫療資源匱乏的基層地區的就醫需求。國內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而基層醫療機構相對匱乏,這種地區醫療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使基層醫療機構的資源利用率和技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讓大醫院的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互聯網問診在醫療資源整合利用方面具備了條件和能力,在重構醫療新秩序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根據阿里健康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在線義診累計訪問用戶數超280萬,醫生數量超1000名,參加線上義診的在線醫生人均日接診量超100單。互聯網突破時空界限的問診方式,能夠實現供給側資源向需求端人群的高效觸達, 有效刺激和滿足潛在的醫療需求。阿里健康在除夕夜緊急上線的義診服務,截至2月9日0時,問診頁面累計訪問用戶數也接近1000萬人,累計在線問診用戶超過93萬人。隨著醫院互聯網咨詢門診平臺將持續跟進完善服務,將會加快電子健康檔案、電子處方、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形式的醫療服務,實現醫療問診在受眾人群的高度滲透性。
2.互聯網+醫藥:“產品價值輸送”匹配“末端消費需求”
傳統醫藥企業主要面臨以下痛點:1)藥品流通信息不透明;2)藥房缺乏穩定且高質量的客源;3)患者買藥不便、買不到藥等痛點。這三大難題是醫藥與病患需求產生錯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借助互聯網的流量吸附、智能數據分析等優勢,是醫藥企業進行市場突圍的關鍵。
互聯網+醫藥是電商下的一個分支,但依然有很多人對其理解只停留在“賣藥”的淺層上。傳統的醫藥在向消費末端流通過程中需要經過層層加價,這無論對于醫藥制造企業還是流通企業來說,滿足消費者個人需求的效率尚且低下,更別說采集消費者潛在需求信息來指導藥品生產方向。因此醫藥企借助互聯網,收集受眾的個性化醫藥消費需求信息,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最終傳遞給上游研發和生產端,將能夠實現CTB(Customer to Business)。比如京東大藥房、阿里健康大藥房、叮當快藥等,都是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分析的力量,實現醫藥產品價值輸送的高效性。互聯網醫藥,將數據收集、存儲、分析等技術介入到醫藥生產和配送環節,從而實現藥品生產有的放矢,流通路徑拓寬。互聯網醫藥平臺,通過實現上游醫藥企業生產廠商、供應商與下游采購商進行信息的無縫對接,將線下的藥品零售環節搬到線上,利用信息技術,對醫藥渠道、物流系統進行必要的整合,實現醫藥信息的共享和對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降低醫藥運輸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滿足產業鏈各方需要。
3.互聯網+醫保:“便捷脫卡支付”驅動“線上醫療滲透”
傳統醫保支付存在需要患者去醫保定點購藥,排隊付費耗時長等弊端。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在線開具電子處方,線下采取多種方式靈活配藥,參保人可享受醫保支付待遇。雖然主要是解決在疫情期間慢病人群等的藥物供給問題,但依然對互聯網醫療機構具有重大意義。
支付一直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環節,當醫保支付短時間難以達成之時, 勢必會影響受眾的醫療消費行為。《意見》明確,2020年國家醫保局將全面加快醫保電子憑證推廣應用,這有助于醫保脫卡支付全面實施,而線上醫保支付則為互聯網醫療的高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將極大推動居民選擇互聯網就醫方式,提高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滲透率。而且,這次疫情已驅動部分地區推進線上醫保支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若線上醫保支付進一步推廣,互聯網醫療行業爆發在即。如以婦兒切入的陽光婦兒,選擇直接和醫院完成合作,利用醫院的設備、場地和門診資源搭建線下門診店,提供醫保支付便捷通道。而作為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陽光婦兒除了提供合作專家,還能將線上需求引流至線下解決,獲取營收,實現商業閉環。
【跨界眾家評】
在14億人共同“宅家抗疫”的時期,互聯網診療平臺以“無接觸”的方式,滿足了醫療需求;互聯網購藥平臺,讓宅在家里的人們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必須的藥物;互聯網會診平臺,在醫療機構之間開啟了遠程病例討論的通道。說互聯網醫療是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實不為過。
——36氪
在互聯網醫療企業剛剛出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從健康咨詢和網上掛號等服務切入的,現在,利用互聯網技術逐漸向醫學診療的核心領域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搜狐
首先,互聯網讓患者有藥可買,會大大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促使患者合理用藥;其次,借助AI和大數據,在臨床之外繼續收集患者的用藥數據,跟蹤日常康復情況,可以得到有關疾病和健康的相關數據,進而為宏觀疾病防控和科研等提供參考。
——經濟日報
更多行業跨界戰略文章和品牌策劃案例資訊,請關注凱納咨詢官方網站http://www.ksyu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