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微掃描】
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調查顯示,全球亞健康人口的比例已占75%,而中國亞健康人口的比例更是高達80%,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的大健康市場是十分巨大的。據前瞻研究院預測,健康產業將在2020年達到10萬億規模,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跨界消費時代的來臨,大健康已經不僅僅意味著看病。在技術、資本、政策推動下,未來的醫療健康產業能實現便捷、精準、智能,形成所謂的無邊界醫療,如健康小鎮、健康出行、健康保險等。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醫療健康領域的高人氣跨界合作。
【跨界納觀點】
打造新醫療的四大主流跨界模式
醫療健康X互聯網+:打通線上線下,偏遠山區也有大佬問診
說到醫療,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看病難,就醫難,但是微醫、好大夫、春雨醫生等這些第一批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醫院,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不僅有常見病、慢病的在線復診,還有面向偏遠地區的遠程會診。以華山醫院遠程醫學中心為例,至今累計完成了6500余例遠程會診,其中,中西部地區服務量占比72.3%。除此之外,陸續有如阿里健康與國際醫學合作設立的互聯網醫院,更是打造了包含“絲路衛生健康云平臺”、“醫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在內的多個項目,進一步強化了互聯網+醫療健康這個新醫療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消費者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更像是一盤新的市場棋局,而打通線上線下的互聯網醫院,既為喜歡在網上搜索看病的消費者提供了專業醫療途徑,又為專業醫生提供了塑造個人品牌的展示平臺。
醫療機構X健康保險:跨界整合重構消費場景
2016年 “平安好醫生”與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聯手打造創新型“互聯網+保險+醫院”模式,并在業內率先推出商保直賠系統,商保理賠實現即時“秒賠”。
隨后,眾安保險與微醫聯手打造針對互聯網醫院門診費用的商保直賠系統,商保直賠逐漸成為我國醫療支付領域的發展趨勢。
近期,人保健康跨界牽手6000多家醫療機構,推出專屬糖尿病健康管理保險產品,讓商保直賠的服務更加精細化。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更習慣簡單、即時的交易,而醫療機構與健康保險的跨界整合,連接了大健康上下游資源,與產業鏈各環節的優質服務提供商合作,簡化并重構了客戶的消費流程,也為客戶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醫療健康X地產:產業跨界,泛健康小鎮的未來并不泛泛
2018年度的萬達年會,王建林宣布萬達集團在今年要完全剝離房地產業務,并提出正式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8年已經有超過40家房地產企業轉向醫療大健康產業,包括了恒大養生谷、華潤理想國等等,不僅有投資并購醫院,還有“地產+醫療健康配置”的泛健康項目。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逐漸覺醒,消費者的健康需求亟待滿足。房地產企業跨界進入大健康產業,把不同的產業模塊進行創新型的跨界整合,通過地產開發銷售積累的大量潛在客戶,也可以通過住宅項目的規?;l展并以其為流量入口對接大健康產業,相當有效的對接了消費者健康需求,從而跨出了新的產業藍海。
醫療健康X滴滴出行:跨界營銷,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你知道嗎?滴滴不僅能呼叫快車,還能幫你呼叫醫生!
作為滴滴用戶,可以去體驗阿里健康聯合滴滴出行,推出的“一鍵呼叫醫生,隨車上門咨詢”的免費體驗服務;
而作為滴滴司機,還可以體驗 GO健康聯合滴滴出行,推出的“代駕有溫度,為愛Go健康”上門體檢服務。
醫療健康跨界滴滴出行,利用上門體檢這一方式,不僅降低用戶的醫療成本(金錢與時間),幫助解決健康服務 "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使移動醫療場景化深入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還借助合作方龐大的用戶群,進一步的擴張了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
【跨界眾家評】
當醫療成本不斷攀升,大家對于生命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各界對醫療健康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縱觀全球,整個醫療健康生態都處在發生巨變的前夜,高科技驅動的健康工具和創新模式正在推動整個產業鏈的變革。
——36氪
千禧一代不僅僅只是對醫療生態系統有更為廣泛的認識,實際上,他們首先對于健康的定義以及如何保持健康有了一個更為寬泛的理解。與老一輩消費者不同的是,千禧一代對于自己的健康狀況有著更為整體的考慮,這也反映出了這一代人所特有的價值觀。
——虎嗅網
房地產企業進入大健康產業有幾個先天優勢,主要是房地產企業通過地產開發銷售積累了大量潛在客戶,可以通過住宅項目的規?;l展并以其為流量入口對接大健康產業;在資金等方面房地產企業也具有傳統醫療機構不具備的優勢。所以,醫療大健康行業現在雖被看成是市場“藍海”,也符合房地產企業轉型的各類條件,但是房地產企業們也需要找準重心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