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貿企業負責人曾表示:做國內自主品牌背后,是因為“每個企業都有一個自主品牌的夢”。為什么要撕掉“代工標簽”去做品牌?對于外貿轉內銷企業而言,它能贏得優先選擇、提供信任背書、收獲產品溢價、積累無形資產……企業想要做品牌,以下兩點是戰略關鍵:
1)精準定位:讓品牌搶占消費心智
外貿企業轉國內市場,企業需叩問自身:市場上是否早已有了同類型的品牌和企業?若該賽道已呈紅海態勢,那品牌就要做差異化,這就需要精準的定位來幫助品牌切入市場,占據有利位置,同時也能搶占消費心智,方便消費者快速了解品牌。
《時間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他新書中,揭示了心智的本質:它是由一群人共同想象和構建的認知與信念。精準的定位能夠幫助品牌穿透同質化迷霧,錨定細分心智坐標,在消費者大腦中構筑不可替代的認知護城河,這種差異化占位不僅關乎品牌,更是重構用戶決策算法的底層代碼,最終實現從"備選項"到"優先解"的認知躍遷。
像外貿企業夢百合,在轉戰國內市場時,就定位“0壓床墊開創者”,以0壓床墊作為品類,區隔乳膠床墊和彈簧床墊,以開創者作為品類定位,以“0壓”取代“零壓”便于傳播,降低營銷傳播成本。一方面,是因為“0壓”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夢百合在零壓方面進行了長期投資,有一定的品牌資產積累和市場壁壘。
2)長期建設:形成滾雪球般的品牌“復利”
金融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復利效應”,通過本金與利息的持續投資,財富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快速增長。品牌建設也存在“復利效應”,它是通過對品牌資產的持續構建而形成的,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具體分為哪些維度?戴維·阿克在《管理品牌資產》一書中,提煉出品牌資產的“五星”模型,即認為品牌資產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認知度、品牌聯想度、品牌忠誠度和其他品牌專有資產五部分所組成。品牌資產形成積累,對于眾多消費者形成傳播效應,傳播效應帶來更多陌生消費者,形成品牌資產的復利效應,打造新國貨品牌。
國家統計局局數據顯示,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8萬億元,可見,國內市場充滿了機遇,而外貿企業想要轉內銷,需要在產品、營銷、品牌等維度進行發力,才能真正贏得國內消費者,實現國際貿易戰大環境下的企業新發展。
更多行業觀察文章和跨界戰略案例資訊,請關注凱納戰略咨詢官方網站http://www.ksyude.com;凱納營銷咨詢集團,中國十大策劃機構,跨界戰略引領者,云南白藥牙膏全案戰略規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