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單部短劇能撬動 10 倍銷售增長,當微短劇市場規模在 2024 年突破 500 億元并超越電影票房,這個曾經被視為“碎片化娛樂”的內容形式,正在成為品牌營銷的重要戰場之一。隨著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精品化競爭”,品牌該如何跳出“流量收割”的低級玩法繼續加碼短劇,讓短劇成為連接用戶心智的情感紐帶,沉淀品牌資產?又該如何賦能短劇,才能激活品牌“超能力”,實現新增長?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為59.7%,市場呈現井噴之勢。其爆發性增長的背后,是深刻的用戶需求變遷與內容形態創新。
1、短劇爆火核心:“爽感套路”驅動情感鏈接
短劇的成功,關鍵在于精準迎合了用戶的“情緒宣泄”需求。它采用“5秒沖突、30秒懸念”的“短平快”節奏,提供即時滿足感。通過高密度的逆襲、打臉反派、身份反轉等戲劇沖突,有效刺激觀眾多巴胺分泌,帶來強烈的“爽感”。不僅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注意力,讓觀眾能快速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更幫助觀眾緩解職場、社交焦慮、婚戀困境等現實壓力,實現情緒宣泄,從而吸引觀眾持續關注和追劇。
短劇市場的飛速發展,不僅吸引了眾多網紅、長劇演員等“入局”,也讓越來越多品牌看到了價值并投身于此。
2、供需兩端的雙向驅動:短劇為何成為品牌“新寵”?
2024微短劇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品牌微短劇數量同比激增1.4倍,超200家品牌首次試水。品牌紛紛入局,源于短劇在供需兩端的獨特優勢:
從用戶需求端來看,短劇完美契合了現代人碎片化的觀看習慣。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很難抽出大塊時間觀看長劇或電影,而短劇則以其緊湊的劇情和精煉的篇幅,滿足了用戶在短時間內獲取娛樂和信息的需求。同時,短劇的多樣情節也為廣告主提供了豐富的植入空間,使得品牌信息能夠更自然地融入劇情,增強情感共鳴。
從品牌供給端而言,短劇為廣告主帶來了更靈活的制作和調整空間。相較于傳統影視劇,短劇的制作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且能夠根據市場反饋迅速調整內容策略。此外,短劇在多種媒介平臺的傳播能力也更強,有助于品牌實現跨平臺、跨圈層的精準營銷。
更多行業觀察文章和全案營銷策劃資訊,請關注凱納戰略咨詢官方網站http://www.ksyude.com;全案營銷策劃機構-凱納營銷咨詢集團,中國十大策劃機構,跨界戰略引領者,云南白藥牙膏全案戰略規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