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企的產業跨界,實質上也是一種多元化的經營戰略。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由著名的產品戰略大師安索夫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
多元化經營戰略之所以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主流戰略,是因為多元化經營在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和優勢的基礎上,既可以分散企業經營的風險,還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醫藥企業跨界到日化、飲料、食品等快速消費品領域,一定要在企業自身核心優勢之上進行戰略考量,那這個“企業自身核心優勢”是指什么呢?是醫藥企業的“醫藥背景”。
我們不是企業從本位的角度看自己的優勢,而是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從競爭者的角度審視醫藥企業自身的品牌價值和核心優勢。這種優勢是醫藥企業在多年經營中,通過品牌、產品、服務形成的,根植于消費者大腦里,具有廣泛地認知基礎,是醫藥企業的“魂”,也是藥企跨界擴張的基礎前提。
具體分析,對于企業的多元化跨界發展,醫藥企業擁有三大“醫藥背景”優勢:
首先是科技優勢,藥企跨界產品,無論是日化品,還是食品保健品,一般都有功能性的差異化訴求優勢,而醫藥企業依托自身的醫藥科技背景,在功能性產品的開發和傳播推廣上都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先天之利”。
其次是安全優勢,尤其是對于化妝品和食品行業,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性極為關注,而醫藥企業所具有的行業特性,包括在科技水平、質量標準、產品品質等方面,都會帶給消費者一種更安全的消費感覺。
第三就是品牌優勢,一些醫藥企業隨著以外醫藥產品的市場推廣,往往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基礎,在這樣的品牌基礎上進行跨界延伸和拓展,能更快地和消費者建立有效的品牌認知溝通,建立品牌信任,降低市場進入成本。
醫藥企業跨界進入新的行業與其主業的相關性對多元化經營的成敗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相關性可分有形相關和無形相關。有形相關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場、渠道、生產、技術、采購、信息、人才等方面,相關業務之間的價值活動能夠共享。無形相關則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譽等方面的共享。當醫藥企業將多元化經營建立有形相關而不是無形相關時,其多元化的成功機會較大些。有形相關之所以成功,主要同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擴展到新領域,實現資源轉移和共享,在新行業容易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因此,醫藥企業決策要以自身優勢為基礎,多元化經營也應以新的行業或產品能否使自己充分發揮并增強優勢為標準,要看自身現有優勢能否延伸到目標行業或產品中。近幾年,西方國家兼并浪潮又起,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相關行業為主,盡可能追求業務的相關性。
理論鏈接: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博士論“核心競爭力”
張維迎博士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溜不掉”的特點。
偷不去,是指別人模仿你很困難,如你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牌、文化。
買不來,是指這些資源不能從市場上獲得。
拆不開,是指企業的資源、能力有互補性,分開就不值錢,合起來才值錢。
帶不走,是指資源的組織性。整合企業所有資源形成的競爭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溜不掉,是指提高企業的持久競爭力。企業家真正的工作不是管理,而是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力。